科学备孕
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生活习惯的改变,不孕不育问题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同时每个家庭在迎接新生命的时候,都期盼能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。
科学备孕,不仅能提高受孕成功率,还能降低胎儿出现发育异常的风险。
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科学备孕知识,提高生育能力,实现优生优育,让每一对想要成为父母的夫妻都能顺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。
孕前保健服务人群?
所有已婚、即将结婚和预备生育的夫妇。
重点对象:既往有不良妊娠史、受教育程度低、经济困难等特殊人群。
什么时间进行孕前保健?
狭义上指妊娠前3个月;
广义上指可能导致妊娠的无保护性行为发生前1~2年或以上这段时间。
如何制定生育计划,合理生育间隔?
01
最佳生育年龄:
女性24~29岁,男性26~35岁。
02
合理生育间隔:
两次妊娠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,最好超过18个月。
妊娠间隔在6~18个月应进行风险和益处评估。辅助生殖技术受孕的不孕症患者,两次妊娠间隔时间应大于6个月小于18个月。
03
停止避孕后的妊娠时机:
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,引起组织细胞容积和内容物的移动变化,产生一种微细按摩作用,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,降低神经兴奋性,使结缔组织变软。
①短效口服避孕药一旦停药即可计划妊娠;
②复方长效口服避孕药停药3个月可计划妊娠;
③皮下埋置避孕剂和宫内节育器取出后3个月可计划妊娠;
④复方避孕针停用5个月恢复排卵后可计划妊娠。
如何进行体重管理及运动指导?
孕前体质量指数(BMI):建议保持在正常范围内(18.5~23.9 kg/m?)。
推荐每天30 min中等强度运动,或每周至少累积150 min中等强度运动。
BMI计算公式为体重(单位为千克)除以身高的平方(单位为米),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为BMI=体重(kg)/身高(m?)。
评估备孕夫妇双方营养状况
计划妊娠前3~6个月,夫妇双方都应调整自身营养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惯。
平衡膳食,科学合理地补充各种营养元素。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,适当摄入碘盐及富含碘的食物。
备孕期间叶酸应该怎么服用?
建议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0.4mg合成叶酸,或含0.8mg叶酸的复合维生素,直到妊娠12周。
对于生育神经管缺陷儿高风险的妇女(如服用抗惊厥药物、孕前糖尿病、有神经管缺陷生育史或家族史、BMI>30kg/m2等),建议孕前3个月开始每日补充4mg叶酸,直到妊娠12周。(高风险需咨询医生后用药)
谨慎用药,远离有害物质
1
保持身心健康,备孕期应谨慎用药。
2
避免密切接触宠物及有毒有害物质(包括铅、砷、苯、汞、农药、X线等)。计划妊娠前6个月夫妇双方应戒烟酒,并远离吸烟、高噪声高温环境,避免高强度工作。
3
保持心理健康,解除精神压力,预防孕期及产后心理问题的发生。
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内容有哪些?
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建议在受孕前4~6个月进行,内容包括:
1
一般情况评估:
了解备孕夫妇年龄及一般状况,包括:既往有无遗传病史、家族史和慢性病史;既往有无不良妊娠结局史:职业状况及工作环境、饮食营养、生活方式、人际关系运动(劳动)情况及家庭暴力等。
(详细咨询有无遗传病史,是否需行遗传病筛查,高危人群是否需行染色体筛查等)
2
体格检查:
(1)常规体格检查:包括呼吸、心率、血压等,计算体质量指数(BMI);
(2)常规妇科检查;
(3)常规男科检查;
3
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:
(1)备孕常规检查项目:
血常规、尿常规、血型(ABO和Rh血型)、肝肾功能;空腹血糖、HBSAg、梅毒血清抗体筛查、HIV、HCV、地中海贫血筛查(高发地区)。
(2)根据育龄妇女个体情况备选以下检查:
子宫颈细胞学检查、阴道分泌物检查、TORCH检查、甲状腺功能检测、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、血脂、妇科超声、心电图、胸部X线检查等。
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>6个月的夫妇,应共同接受进一步咨询和检查。
备孕期用药指导:
孕前有疾病且药物不能停止使用时,要咨询专业医生后再备孕。
备孕夫妇由于慢性疾病或其他原因需要长期服药、但在孕前可以停止用药3个月以上的,为一般人群,可以按计划妊娠。
若备孕夫妇需长期服药,且孕前和孕期均不能停止使用药物的,为高风险人群,需接受评估和咨询。
备孕期因某些特殊疾病(如甲状腺疾病、癫痫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)需要长期服药,尽量选择对疾病有效同时无遗传毒性和胚胎毒性的药物。
孕前不能停止使用,且必须使用的药物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和胚胎毒性时,备孕前一定提前咨询医生。
如果药物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和胚胎毒性时,不宜妊娠。
备孕期疫苗接种:
备孕妇女建议孕前完成疫苗接种,接种减毒活疫苗后应避孕4周。
通常认为妊娠期间使用灭活疫苗和类毒素疫苗是安全的。若接种疫苗后发现已经妊娠,不推荐仅以此原因终止妊娠。
备孕妇女应评估其对百日咳、麻疹、腮腺炎、风疹、乙肝和水痘等疾病的免疫状况。
参考文献
李力,刘小利,程蔚蔚,等.备孕保健专家共识(2023)[J].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, 2023, 31(9):1737-1743.
供稿:妇科
本文内容仅供健康科普使用
不作为临床诊断及医疗依据
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天津市海河医院
便民就医资讯
【便民指南】海河医院患者就医指南,预约挂号、就诊、缴费一文读懂
【便民指南】电子票据查验操作指南
【便民指南】天津市海河医院病案复印攻略,请收藏
【便民指南】什么是医疗收费电子票据?你了解吗
【一“码”在手医保无忧】忘带“医保卡”也能就医啦!医保电子凭证您开通了吗?
|